琐窗寒·玉兰
吴文英〔宋代〕
绀缕堆云,清腮润玉,汜人初见。蛮腥未洗,海客一怀凄惋。渺征槎、去乘阆风,占香上国幽心展。遗芳掩色,真恣凝澹,返魂骚畹。
一盼。千金换。又笑伴鸱夷,共归吴苑。离烟恨水,梦杳南天秋晚。比来时、瘦肌更销,冷薰沁骨悲乡远。最伤情、送客咸阳,佩结西风怨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天青色的玉兰叶重重叠叠似美人的云鬓堆砌,瓣似美人温润白玉般的脸颊,初见它时,宛如邂逅湘水仙姝。玉兰花的清香扑鼻而来,充斥四周,然而浪迹天涯的我闻花香反而触动起一种感伤的情怀。盼着兰花仙子能乘着浮槎,飞向阆风仙山,在那繁华之地尽情舒展高洁幽雅的心意。可如今,兰花真容被掩,未能绽放绝美风姿,真希望它(她)能重归如《离骚》里那般高雅的兰圃。
想起如花般美貌动人的苏姬,如果能使她回眸一顾,我将不惜轻抛千金。然伊人已离去。从前我与她曾在吴城亲密地相处过一段时期。现已如烟四散,似水流失,各自东西,惟剩几多离恨别愁。又如这南国玉兰,将零落成泥,伊人离去再也不可复求。自分别后,
赏析
《琐窗寒》一名《锁窗寒》,双调九十九字。前片十句,四仄韵;后片十句,六仄韵。据近人杨铁夫《梦窗词笺释》中说:“题标‘玉兰’,实指去姬,诗之比体;上阕映合花,下阕直说人,又诗之兴体。”“梦窗一生恨事全见。”
“绀缕”三句,状玉兰的叶与花形。“绀缕”,“绀”,即天青色;“缕”,凡是细长的东西,都可叫缕,如柳缕、烟缕。“绀缕”即是天青色的玉兰叶。“汜人”,“汜”,《楚辞·卜居》:“将汜汜若水中之凫乎。”注:“汜,一作泛。”,“汜人”,即是浪迹天涯之人。此处是说:天青色的玉兰叶重重叠叠似美人的云鬓堆砌,玉兰花白玉般的色泽,又似美人洁白的脸腮。像这样美丽的花儿,即使是如我这
简析
《琐窗寒·玉兰》是一首咏物词,借咏物以怀人。词的上片写赏玉兰花的感受,花中寄托着对苏姬的怀恋,此为比体;下片写从眼前花想到如花般美貌动人的苏姬,深切地表达了思念之情。全词情景交融,用语典雅,运用比兴和借代等手法,丰富词境,表达了对苏姬离去的留恋与惆怅之情,亦暗写出词人自己隐居不仕的身世之感。
创作背景
蔡嵩云《柯亭词论》云:“梦窗《琐窗寒》咏玉兰而怀去姬。”据词中作者忆去姬之意推测,此词应作于苏姬离词人而去之后,而词人这时尚在临安。即时在宋理宗淳祐六年(1246),词人已离吴而往来于临安、绍兴间以后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赵慧文 徐育民·吴文英词新释辑评(下)·北京:中国书店,2007
吴文英
吴文英(约1200~1260),字君特,号梦窗,晚年又号觉翁,四明(今浙江宁波)人。原出翁姓,后出嗣吴氏。与贾似道友善。有《梦窗词集》一部,存词三百四十余首,分四卷本与一卷本。其词作数量丰沃,风格雅致,多酬答、伤时与忆悼之作,号“词中李商隐”。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。 377篇诗文 1560条名句
满江红·无利无名
张昪〔宋代〕
无利无名,无荣无辱,无烦无恼。夜灯前、独歌独酌,独吟独笑。况值群山初雪满,又兼明月交光好。便假饶百岁拟如何,从他老。
知富贵,谁能保。知功业,何时了。算箪瓢金玉,所争多少。一瞬光阴何足道,便思行乐常不早。待春来携酒殢东风,眠芳草。
题许道宁画
陈与义〔宋代〕
满眼长江水,苍然何郡山。
向来万里意,今在一窗间。
众木俱含晚,孤云遂不还。
此中有佳句,吟断不相关。
临江仙·送王缄
苏轼〔宋代〕
忘却成都来十载,因君未免思量。凭将清泪洒江阳。故山知好在,孤客自悲凉。
坐上别愁君未见,归来欲断无肠。殷勤且更尽离觞。此身如传舍,何处是吾乡。